少鈣除了造成骨質疏鬆,影響心跳、神經傳導、肌肉活動之外,竟還可能提高腎結石的發生風險,在一般民眾既定的印象牙周病治療中,應該都會認為太多鈣才會導致結石的發生,怎麼會鈣太少了反而提高腎結石的發生風險呢?
補鈣有助降低腎結石風險
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(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chool of Medicine)的索倫森醫師(Mathew D. Sorensen)在《泌尿科學期刊》(Journal of Urology)上發表的研究裡,蒐集了美國「婦女健康關懷研究」(Women’s Health Initiative Observational Study)中的78,293位50到79歲停經後婦女飲食及健康資料。
這些婦女原先都沒有腎結石的病史,平均追蹤了8年後,共有1,952人(2.5%)發生腎結石的情況。而她們平均每日鈣攝取量約為800毫克(美國停經後婦女建議攝取量為1,200毫克),平均每日鈉攝取量約為2,500毫克(美國每日鈉攝取量建議上限為2,300毫克)。
索倫森醫師分析資料後指出,停經後婦女如果在日常飲食上可以多攝取鈣質,並且多喝水的話,將能夠減少5~28%發生腎結石的風險。可是吃了太多的鈉,像是高鹽食品,則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,而且隨著身體質量指數(BMI)愈高,腎結石的發生機率也將會隨之增加。
由於形成腎結石的成分最常見的是草酸鈣,占了65~70%,其次是碳酸鈣占了16~20%,這些結石的成分含有鈣,於是就容易讓人誤會是因為攝取過多的鈣而導致結石的發生。
其實人體會依照身體對鈣的需求來調整腸道鈣的吸收率,一般來說成人鈣質的吸收率約為30%,當身體需要量增多或含鈣食物攝取量較低的時候,身體會藉由維生素D的協助,採用主動運輸的吸收方式來增加腸道中鈣的吸收率;但如果今天含鈣食物吃得比較多,身體就會從主動運輸改為被動擴散的方式來吸收,以減少鈣的吸收率。
索倫森醫師的研究中,發現了從食物當中攝取較多鈣質的停經婦女減少了5~28%發生腎結石的風險,而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柯漢教授(Curhan, G.C)早先發表在《內科醫學年鑑》(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)上的研究,就曾指出婦女從天然食物中攝取較多的鈣可減少35~50%腎結石的發生風險。
這個保護作用是來自於吃東西的時候,過多的鈣與草酸會先在腸道結合變為草酸鈣,然後這些草酸鈣會隨著糞便排出體外,這樣的過程減少了人體對草酸的吸收且增加了草酸鈣排泄的機會,而減少在人體內發生結石的風險。
牙周病在基本治療及病人口腔衛生改善後,往往可得到大幅度的改善,如仍有問題無法改善,便要考慮是否要手術。手術基本上是為了要「看得到、夠得到」以便徹底解決牙周病的病因。手術後牙齦會退縮、牙齒對冷熱較敏感,手術後牙齒的搖動,有時需數個月左右才會恢復。經治療後,因為消炎、消腫,牙肉變得結實牙周病治療方式,牙齒的地基因而穩固。越嚴重的牙周病,牙肉可能退縮得越多,但這使牙齦變得結實的退縮,是一種復原及健康的表現,遠勝於看起來滿牙縫,但浮腫且會日益惡化的牙齦。
高鹽高鈉反增加腎結石風險
另外,由於鈉會抑制鈣在腎小管的再吸收利用機轉,因而在尿液中增加鈣的排泄量。當尿液裡的鈣量增加,加上水分攝取不足的情況下,鈣很容易跟等著要排出體外的草酸結合,結果就在腎臟、膀胱等部位形成結石。索倫森醫師指出鈉吃多了會增加從11%到61%不等的腎結石發生風險,雖然多喝水可以減少13~31%腎結石風險,但仍要減少高鹽食物的攝取量才能更有效減少結石發生風險。 研究還發現BMI超出標準範圍(24.9),活動假牙會增加1.19~2.01倍的腎結石風險。因此,維持良好的體型,不僅可以預防糖尿病、癌症等疾病,也能減少腎結石的發生機率,再加上多喝水,就能幫助腎臟維持良好的代謝及排泄功能(每天排尿量應為2,000毫升)。
30歲以前補鈣最好
從這些研究可以得知,鈣質攝取過多或過少,都不利於身體健康。不過,根據2005年~2008年台灣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結果指出,19~64歲男性平均每天鈣質攝取量為611毫克,而女性更只有563毫克,僅達到衛福部成人每日鈣質建議量1,000毫克的56~61%。
由於兒童、青少年正處於發育期,需要增強骨骼,每日鈣質建議量最好是1,200毫克。而婦女進入更年期後,體內的鈣質流失率會倍增,建議每日鈣攝取量應大於1,000毫克,但勿超過2,500毫克的上限。
如果把骨骼比喻成銀行戶頭,30歲是骨質密度的巔峰,30歲以前都在存老年要用的本錢;30歲後骨本只出不進,只能透過保養,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。因此,30歲以前是身體儲存鈣質的最好時機,要趁年輕時將骨本存夠,尤其是兒童及青少年對鈣的吸收率可高達75%。到了35到40歲時,對鈣質的吸收率會降到20~40%,老年人對於鈣質的吸收率就更低了。
由此可見,補鈣要趁早,並盡量從天然食物中攝取足量,以維持生理所需。如果不吃乳製品的話,更必須留意每一餐的食材選擇及搭配,可以多挑選含鈣量較豐富的食物,包括:魚貝類、豆類、堅果類、綠色蔬菜等。
需要提醒的是,迷信鈣片不見得有用,畢竟骨骼保養是每天聚沙成塔的長遠工程,唯有均衡飲食加上運動習慣,才是上策。除了多吃高鈣天然食物外,更應該要避免吃零食、洋芋片、泡麵、香腸、蜜餞、火腿、可樂汽水、罐裝果汁等高鹽、高磷食物,來減少鈣的流失。
自信美麗的笑容能帶給大家美好的印象,然而,笑起來暴露過多牙齦,或牙齦萎縮露出過長牙齒,則會影響美觀,甚至讓人缺乏自信,影響人際交往。到底讓顏值大打折扣的笑露牙齦成因是什麼?又該怎麼判斷牙齦是否健康?牙齦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,是一層覆蓋齒槽骨的軟組織、纖維屏障,可以保護、抵擋細菌入侵齒槽骨。健康牙齦呈現粉紅色,堅硬而有彈性,若牙齦發炎則會紅腫、刷牙易出血,甚至因為與牙齒分離而形成囊袋,造成初期的牙周病,不可輕忽。從專業角度來看,微笑時應露出3/4的牙齒,暴露的牙齦需在2mm以內,當牙齦暴露大於5mm時,就會影響美觀,也就是臨床上所謂的「露齦笑(gummy smile)」。
留言列表